以刚制刚就是硬对硬,强对强,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反击对方时如果我们将思维反转,先讲结论,再列原因,反击效果能出奇制胜。
说服与批评也是同一道理,有时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时也需要当头一棒,以刚制刚。尤其遇到得理不饶人,得寸进尺的人。一味的通融只会让他更加猖狂,所以需要针分相对积极反击让对方知难而退。
小王是一家大型器材厂的业务员,因为他们的工资是和他们的业绩挂钩的,所以,小王工作很是努力。
这天小王准备去拜访一个客户,之前小王去了几次,可是都没有成功,这次,小王打算给该厂的采购副总刘总下一剂猛药……
小王来到了客户的公司,走进了该公司的采购副总办公室,副总一抬头,看到是小王,就明白了小王来是什么意思
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谈着话,小王就尽量的把话题往采购上面引,刘副总也知道小王的意思,他同样也在尽量的避免这个话题,最后还是小王先明确的提起了这个话题……
小王:刘总,我今天来的主要看看那个机器的采购,不知道贵公司的是否还有可能去采购我们的产品呢?
刘总:小王啊,不是我不帮,我不否认你们的产品是很好的,说实话,我对你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可是,领导表示,我们现在的机器还能坚持一段时间,所以没有更换的必要啊。
听了刘总的话,小王也就没再坚持,小王说:“那也行啊,谢谢您了刘总,麻烦您这么长时间,买卖不成仁义在,您看,您也为了我这事情忙了这么长时间了,中午我请客,咱出去吃顿饭吧”
刘总刚刚拒绝了小王,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就答应了小王……
小王和刘总来到了一家饭馆,果然,小王在饭桌上面没有再提起采购机器的事情,只是和刘总聊起了当前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不过当小王不经意的说道一件事情的时候,刘总脸色大变,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刘总借口还有点事,就匆匆离开了饭店,背后的小王一脸意味深长的笑容。
没过几天,小王就接到了刘总的电话,刘总说让小王尽快的把合同拿过来,两人就合同的内容稍微谈了一下,就把它给签了,签完合同后刘总表示希望能尽快的让机器安装到位……
其实,小王的做法很简单,在小王这一次去之前,小王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刘总所在的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小王了解到刘总的公司和他们的对手公司都在竞争一个市里的钢材项目,可是依照刘总公司目前的状况,他们是没有能力在招标公司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出那么多符合招标公司质量要求的钢材的
而同样,刘总的对手公司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件事,而小王在饭桌上不经意透漏出来的信息是刘总的对手公司已经有计划采购和小王推荐给刘总的同类产品,这样的话,对手公司的生产效率就会远远高于刘总的公司,拿到这次工程的几率也就远远大于刘总的公司,所以听到这个信息,刘总才迫不及待的离开了饭桌,去核实小王所带来的信息……
其实这故事也是一种以刚制刚其实,小王的做法很简单——“威胁”,当然这个“威胁”是善意的,在小王了解到刘总公司的态度的时候,他明白一件事,虽然刘总表面上拒绝了小王,但是还是对小王的产品有一定的兴趣,所以小王才搬出对手公司的信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猛药了。
在于客户的交流过程中,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这种办法,但是采用威胁的手段要记住无论如何都要把握好尺度,轻了,起不到作用,重了,则会弄巧成拙。
用威胁来劝说人的方法,每个人都会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用的效果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反而会弄巧成拙,而效果不佳的原因,就是其态度不好,没有让对方意识到后果的严重,还有一些更过分的就是没有把握好尺度,反而惹恼了对方……
威胁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即使是善意的。